当前位置:旧曾心绪>都市言情>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笔趣阁> 【不要买】李广难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不要买】李广难封 (2 / 7)

宋年间,有不少人为李广打抱不平,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就是认为他在汉朝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感叹。但李广真的受到不公正待遇了嘛?爷爷认为

也没有,有句话叫“时也命

也”,很适合他。比起李广本人,反倒他的儿孙更

拖累了他的名声。]

林菱却又忍不住插嘴。

[爷爷,司马迁和李家肯定关系好啊,他和李陵是好朋友嘛,不然司马迁为何要冒着触怒汉武帝的风险为李陵直言?司马迁为何要为李广单独列传,却将卫青难道不是他夸大了李广的功绩,还贬低卫青的证据吗?这就是夹带私货啊!]

林菱其实是不大喜欢司马迁的。

写史书投放那么多个人情感做什么呢?历史不应该被情感所左右,应该要跳脱出个人的视野,宏观地去记录。听到此处,李广心头狠狠一跳,冷汗都沁了出来:李陵,莫不是他那孙儿?难不成他孙儿犯了什么杀头的大错?林爷爷却嘿然一笑。

[妹妹啊,你肯定没有真正读过《史记》吧?]

林菱也心虚一笑,她虽然喜欢历史,却看不进去大部头,尤其是文言文的大部头!

[卫青何时被司马迁放在佞幸传啊?爷爷都被你说蒙了,《史记》中明明有个单独、独立的章节名为《卫将军骠骑列传》,这才是正经记载卫青、霍去病的列传。虽然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写得是有点敷衍,但咱们不能说司马迁把人家放《佞幸列传》里了。《佞幸列传》中通篇其实只有一句话提到卫青、霍去病:“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李延年之后,皇帝的内宠大多出自外戚。卫青霍去病也出自外戚,但他们是才可配位的。”司马迁的意思是,他看不起那些阿谀奉承、媚宠陛下而得到权势的人,他认同卫霍的才能,却不认同他们凭借外戚身份得到皇帝宠幸的方式。][为啥司马迁要多说这一句呢?首先,这是政治立场不同的原因。司马迁师从董仲舒,受公羊之学影响极大,他其实对汉武帝大部分穷兵黩武、中-央集权的政策都不支持,这从他在《史记》中详细记录韩安国的言论观点可见一斑,而卫霍便是司马迁眼中汉武帝“穷兵黩武”的代表人物。所以嘛,两人的关系说得严重一点,算是政敌。]

刘彻就极为不高兴了:“朕攻打匈奴,是为雪我汉室之血仇、庇护我大汉边民,若一味和亲下去,只怕长安也要改姓了!岂能用“穷兵黩武”以偏概全?这司马迁,酸儒也!”林娘子说得好,朕也不喜这司马迁!

司马谈在人群中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缩回了自己的脚,不敢顶嘴:陛下在盛怒之中,还是不要多言了吧。[其次,先前爷爷也讲过了,司马迁是个推崇项羽、荆轲式等“真性情”英雄的人,或许也与他受过宫刑、长期不得汉武帝重用的个人经历有关,他认为自己是悲剧的,因此对悲剧式的英雄有种天然的同情与亲近,这也是他李列传写得格外精彩的原因。再次,时代局限。咱们都知道,直到唐朝,士族门阀都是看不起寒门的,在唐以前,极为看重门阀,士族卿贵别说与奴仆隶臣相比,便是与良家子,都几乎是天与地的区别。司马迁的出身,与卫霍的出身,就是这样的天壤之别。司马迁有着百年世家子弟的骄傲,看不起依靠外戚而起家的卫霍,他认为他们没有像李广那样投军走正经军人的路子,而是从外戚上位,是不对的。大家试想一下,在卫霍还未用军功证明自己之前,那些从士卒做起、苦熬多年者

明良家子们会如何看待他们呢?若是卫青霍去病是个没有军事才

能的草包,那就又是一个杨国忠了。]

林菱明白了,带入司马迁的视角,大家都是正经面试笔试录用从小员工干起的人,董事长突然让自己刚毕业没上过一天班的小舅子空降当部门经理,全权负责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代入一下就有点窒息了呢。

哎等等,也不对啊!从汉朝世家把持仕途晋升道路的角度来说,真正没有走“正经路”的明明是世家子弟啊!卫霍如果不被汉武帝发掘,只怕也要当一辈子的奴隶。

林菱想了半天,摇摇头,总之就是双方所在立场、阵营都不同,三观也不同,各执己见,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所以啊,司马迁才会说,卫霍用赫赫军功证明了自己,他也对他们心服口服。不然啊,存在阶级思想局限性的太史公保不齐真会把他们和邓通韩嫣放一块儿。]这一番话出来,出身世家的朝臣们都用一

种委屈巴巴的眼光看向刘彻,刘彻心虚地轻咳一声,但还是理不直气也壮地狡辩:“尔等无需这般看朕,朕怎会无任人唯亲?朕自然是看中卫青之才方对他委以重任,上天都说了,朕有识人之明!”

卫青却微微低下了头,看向自己的双手,他原先的确不敢相信,仙迹所言的卫青是他!但心底深处却又冒出了一些渴望,他渴望那样的人是他,他渴望自己终能成为这样的人!他渴....再为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