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0 章 医院(二) (8 / 13)

……这么多百姓能看得起病,也难怪那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口。

他也更坚定了将所学所见写成书籍传承后世的决心。

要有更多医者来为病人看病,就需要更多传承医术的人,但师徒传承,一个师父能收多少弟子?

资源是有限的。

可他若留书给后世愿意学医的人,虽不能“教”出多厉害的大夫,但治疗一些小病……是可以的吧?

——

接下来就是回一楼去缴费。

姚唯小声bb,“我每次感冒了去药房买药,他们都给我一盒一盒的,贵。明明我小时候买感冒药,都是按天配的,不是按盒给啊?”

姜海蓝想到之前某次流感,她有个同事症状比较严重,但他没去医院打点滴,而是跑去某个诊所打针。

一针下去,好转了不少。

于是她问,“你小时候去的是诊所吧?”

姚唯愣了愣。

【诊所是规模比医院小……】姜海蓝回想起她小时候经常去的诊所,【小得多的医疗所,可治常见病、多发病。诊所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方便了农村居民看病治疗,不用一点小病就往县城医院跑。】

【一般来说呢,诊所看病便宜、见效快,但是长远来说对身体不大好,因为小诊所医生会下重药。】

【大医院的医生治病更讲科学和长远,】姜海蓝“说”:【但也更贵,更花时间。】

【所以有种说法叫:不常生病的、身体好的,去诊所。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去大医院。】

看个人选择嘛,有钱没钱,有时间没时间。

姜海蓝和姚唯乘电梯回到一楼,先拿着单子去缴费窗口把钱付了。

然后两人拿着处方单和缴费单去取药的窗口取药。

巨大玻璃窗里面的人同样穿着白大褂,看了单子后,把药配好,装塑料袋里递给姜海蓝。

——

清朝位面。

“诊所?”

听姜海蓝简单介绍了一下何为“诊所”以及“诊所”和“医院”的区别后,叶天士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城市的人们住得比较集中,人口也多,修建各种疾病都能治疗的大医院。

而农村地区人们住得比较分散,就适合开小一点的诊所,百姓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去看病配药。万一是诊所治不了的大病,再去城里的大医院。

和他们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或者说,和古往今来差不多,乡野郎中、江湖游医给村里的百姓们看病,能不能看好,就看百姓命好不好,能不能遇上有本事的郎中。

乡野开不起大一点的医馆,除非那个郎中家中实在有钱,不缺这三瓜两枣——大夫也是要赚钱养家的。

但是姜海蓝说小诊所医生下重药,大医院医生更讲科学……

叶天士皱起眉头,是药三分毒。

如果想要快速治好,有时候确实需要下重药,重药伤身啊。这会儿治好了,将来年纪大了,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心血补养。

只能说是个人选择。

有钱有时间的,生病了慢慢地治疗调养;没钱没时间的,花少量的钱,快速好起来,以后再付出代价。

他捋了捋胡须,叹道,“活过当下再说吧,谁知道有没有年老的时候。”

如果是我朝的百姓,能去天幕上那些诊所看病,能少花钱、见效快,那是求之不得。

薛生白看着姜海蓝和她的同僚去了另一个窗口缴费,又去第三个窗口取药,“他们的医院,确实分得很细。”

人家是大医院。

“科室”多:姜海蓝等电梯的时候,给天幕之下的人们念了一下电梯旁那块牌牌上的字,什么“三楼是耳鼻喉科、口腔科”,“四楼是皮肤科”,“五楼是儿科”,“六楼是内科”,“七楼是心肾科”……

分得实在是太细了,让他大开眼界。

医生多:姜海蓝说医学专业分得就像电梯旁的指示牌一样细,什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法医学……

【我们律师行业也有只做刑案、只做公司案件、只做婚姻家事案件的律师,做精做强。】她这么总结。

再加上病人也多。

薛生白很能理解为什么姜海蓝去买个药,还能搞得这么麻烦。

他随手铺开一张纸,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记下了刚刚姜海蓝说的那些。

虽然暂时用不上。

这样的综合性大医院再好,优点再多,他也不可能在大清开一家这样的医院。

但他建不成,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终有一天会有后人能够建成。

也算是让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姜海蓝接过了自己的药,打开看了一下。

几个纸盒子,盒子上还写着一日几次,一次几片的字样。

曾懿睁大了眼睛。

那是……西方的药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